郭学亮,退休后担任县新四军研究会理事,多年来,积极挖掘红色资源、讲述红色故事、宣讲红色历史。已是耊髦老人的郭学亮认为,“夕阳晚霞别样红,余晖也能育后辈”,他是这样想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
为了抢救历史资料,郭学亮多次冒着高温、严寒,带领新闻媒体深入到新四军老战士家中采访,把凤台县当时健在的新四军老战士的回忆、讲话全部制作成音像资料存档。这些宝贵资料现已成为赓续红色血脉、传承红色基因的宝贵财富。为给后人留下史料,郭学亮主编了《凤台县抗战时期老干部名录》《新四军史料选辑》等书目,参与编写了《淮上风云》《县委书记好榜样-郭新吉》等书目,为传承红色基因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为了方便平时搜集、整理史料、储存图片,郭学亮自学使用电脑,他从头学起,虚心向年轻人请教。经过一段时间钻研,他逐步学会了打字、下载资料、储存、传送文字和图片资料。在他的不懈努力下,通过自己一字一句敲击键盘,编写了 60万字的《新四军史料选辑》。
郭学亮的老伴瘫痪在床,穿衣、吃饭多由他伺候。在编写出版《凤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锦》期间,一天,他到淮南印刷厂校对,还未回到家,病重的老伴与世长辞了。老伴临走前,郭学亮也没来及和她说上一句话。
郭学亮常亲自撰写红色讲稿,深入到全县机关、学校、乡镇、社区、企事业单位宣讲红色历史,为县委党校青干班学员、党员发展对象等进行党史教育宣讲。凤台县“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”“白塘革命活动纪念园”和“三里沟抗日纪念园”三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相继建成后,郭学亮主动担任义务讲解员,每年讲解次数高达几十场。节假日期间,80多岁的郭学亮有时一天要宣讲好几场,从来没有叫苦叫累。特别是夏季,太阳晒得人喘不过气,为了保证宣讲效果,他让凭吊的同志站在树荫下,自己在烈日下为大家讲解。有人看他年龄大了,想给点经济补助,都被他一一拒绝。如今,郭学亮已年逾八十,他表示要笔耕不辍,宣讲不停,珍惜有限生命,书写更加壮丽的新篇章。